千万观众“云监工”下的诚信答卷:央视点赞白象响应透明化消费新需求

7月16日,央视新闻《探寻品质+美味的真“象”》专题直播引发广泛关注。当国民主持人撒贝宁走进国民品牌白象的湖南平江生产基地,这场深度探厂不仅吸引央视新闻、CCTV1全平台超2000万次播放量的观众“云监工”,更让 #白象一日厂长撒贝宁在线查岗# 等话题火速冲上热搜,折射出消费者对食品行业透明化与品质诚信的迫切期待。

在全程近两小时的沉浸式直播中,总台主持人撒贝宁以白象“一日厂长”身份,带领观众见证从面粉等原材料到方便面包装完毕的透明化生产全过程。直播中最具说服力的环节当属面饼克重实测,每块“面饼120克”的实际重量均达到并略超标注克重。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白象28年来对品质的坚守和对消费者的真诚。


“面饼120克”:实实在在的诚信份量

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信息的透明度需求日益凸显。艾媒咨询《2025年中国方便粉面市场消费行为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购买方便面时,超过50%关注配料表,近45%重视分量标注,二者高居决策因素前两位,信息透明已成为新的消费诉求。

面对这一消费趋势,白象率先在行业内作出响应。于6月底推出“面饼120克”产品,将传统包装升级为用精准克重命名产品并醒目标识。这一做法打破了长期以来方便面行业惯用的命名方式,即使用非量化表述来标识大分量产品。不止于此,白象还主动敞开工厂大门,接受央视镜头、博主溯源等多重审视。

在直播过程中,撒贝宁与博主B太随机抽检生产线上的“面饼 120 克”产品,实测面饼克重不仅符合标注,甚至还“多出几克”。这一细节让撒贝宁现场直呼“真诚、透明”。

生产线上,白象以严谨的工艺流程确保“面饼120克”的承诺落到实处,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损耗,会提前为面饼重量留出余量。切丝是让面条形成“波浪”的关键一步,白象通过调节刀片间距、配重和速度差,精确控制面条的堆积量,从而将直直的面条折成弯弯曲曲的形状,并通过调整刀的间距和空间,控制面饼重量。在蒸制环节,还会针对不同规格产品实施差异化工艺,“面饼120克”产品则采用了更长的蒸制时间以确保品质。

这场“克重透明 诚信引领”的探访背后,是白象28年“至诚”发展理念的体现。上世纪90年代,白象率先推出过100克面饼的大分量产品,解决当时“吃不饱”的消费痛点。如今又以“面饼120克”用直接、醒目的命名方式响应当前消费者对信息透明的需求,始终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这一转变也折射出食品行业正从“分量满足”向“信息透明”升级的发展趋势。

“作为食品企业,‘以消费者为本’一直是白象的经营原则”,白象食品集团董事长姚忠良在与撒贝宁对话中强调,透明化是一种重要的消费趋势,白象率先顺应这一趋势并领跑行业。

透明化底气:真诚引领的行业担当

当央视镜头聚焦白象的质检中心,撒贝宁由衷感叹,“在这里,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份严谨的检测报告,更是每一碗面下肚前最踏实的品质承诺”。每年86项检测指标、超6万次的质量检测,为白象打下品质保障的坚实基础,不仅如此,白象对所有批次的面粉实施定向全项检测,用近乎苛刻的标准,为消费者筑起一道品质长城。

事实上,白象在推动行业透明化方面的探索由来已久。2022年,针对消费者对方便面食品安全的普遍关切,白象在B站平台开启24小时工厂慢直播,通过13个固定机位对生产线进行展示,以公开透明的态度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链接。同时,白象持续升级“泡面工厂”线下活动,通过结合生产环节的沉浸式体验,让消费者直观了解一碗“好面”产出的全过程。

多年来在透明化实践的持续深耕,正是白象“面饼120克”敢于量化承诺的底气。从慢直播、白象泡面工厂到央视探厂直播,白象始终以真诚回应消费者知情权,这份“透明”正成为白象赢得长期信赖的核心竞争力。

在姚忠良看来,中国消费品牌崛起的背后,也孕育着包含社会责任、文化传承、消费者权益尊重在内的新商业文明。白象也以此为使命,在满足好消费者需求的同时,积极践行新时代的商业文明。

随着消费升级和行业规范不断完善,食品企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业内人士指出,白象“面饼120克”产品的推出和央视探厂直播,不仅是对消费者透明化需求的积极响应,更体现了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责任担当。这种以透明赢得信任、以品质树立标杆的做法,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新闻聚焦
Ctrl+D 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